資料提供/群英產後護理之家 小兒科許清泉顧問醫師
嬰兒猝死,令每個媽媽都聞之色變!
究竟容易造成嬰兒猝死的因素為何?
是否又有預防之方法
以下為您解答!
根據美國兒科學會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的建議,
嬰兒猝死症候群的定義是:
「一歲以下嬰兒突然死亡,且經過完整病理解剖、
解析死亡場景並檢視臨床病史等詳細調查後仍未能找到死因者。」
案例中有90%發生於六個月內,高峰期在二至四個月,極少數在一個月內發生。
發生率以白種人、印地安人較高,東方人較低。
美國在1980年嬰兒猝死症發生率為千分之一點五,
後於1992年開始建議不要讓嬰兒採趴睡姿勢,
美國兒學會並於1994年推行仰睡運動(Back to Sleep campaign),
後嬰兒猝死發生率大幅減少。
時至今日,一些西方國家的嬰兒猝死症候群發生率已經降到類似東方國家的水準。
美國在2006年為千分之零點五五。
註: Back to Sleep campaign:除了成功的推動讓嬰兒仰睡,
嬰兒仰睡的比率由1992年的13%增加至2006年的75%,
且對嬰兒父母、嬰兒家庭成員、嬰兒照顧者及醫護人員等推廣各種倡導策略,
以降低嬰兒猝死風險。
嬰兒猝死症發生原因很多,還沒有定論,
最普遍接受的說法是嬰兒腦部負責維護肺部或心臟功能運轉的神經細胞發展遲緩。
嬰兒猝死症有時於營養發育良好的嬰兒也會發生,常發於嬰兒睡眠中,
發生時沒有病狀,發病前二周內,嬰兒可能會發生輕微的上呼吸道或腸胃道感染,
發病徵兆至今仍無法預測,也無法完全預防,只能盡力降低嬰兒猝死的風險。
為降低嬰兒猝死風險,可從幾點因素預防或做避免:
避免懷孕時抽煙、喝酒、濫用毒品
注意孕婦產前營養攝取情形
避免嬰兒處於二手煙環境
避免睡眠時穿著太多或棉被過厚導致太熱
避免使嬰兒趴睡
另外以下兩種情形,也要注意嬰兒猝死症的發生可能:
早產兒或出生體重過低
母親年齡小於20歲
如何降低嬰兒猝死的風險
對將為人父母的要求
-
從懷孕早期開始定期產檢、攝取良好營養以降低早產機率,早產是嬰兒猝死主要的風險因素。
-
孕婦不應抽煙、吸食古柯鹼或使用海洛因等,容易增加嬰兒猝死風險。
-
不要在青少女時期就懷孕生育,嬰兒母親為青少女,比嬰兒母親為較長者,前者發生嬰兒猝死的比率較高。
-
至少間隔一年再懷第二胎,懷孕間隔太短,嬰兒猝死的比率較高。
對嬰兒的照顧
- 嬰兒必須仰睡;趴睡、側睡的安全性不如仰睡。
- 床墊必須堅實:睡眠中嬰兒的旁邊不應有枕頭、被褥、蓋被等軟的物品。
- 嬰兒不可與他人同睡一張床。
- 六個月以內的嬰兒睡床應在父母房內或附近。
- 避免嬰兒睡眠環境過熱,衣物太多,棉被太厚可能導致新陳代謝太快, 喪失控制呼吸能力。
- 如果怕寶寶著涼,盡量使其穿著保暖的連身睡衣,而不是蓋好幾層的棉被,或用被單將他包起來,這樣都會增加寶寶窒息的可能性。
- 避免嬰兒處於二手煙環境,會增加嬰兒猝死風險
- 儘量餵食母乳,餵食母乳的嬰兒,較不易罹患呼吸道及腸胃道感染,發生嬰兒猝死的比率也較低。
- 不要讓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觸嬰兒,嬰兒接觸的所有物品都要徹底清潔,任何人要抱嬰兒前都要洗手,這些措施可避免嬰兒呼吸道及腸胃道受到感染。
- 如果你的嬰兒有短暫期間呼吸暫停或膚色發紫請立刻通知小兒科醫師。
- 推行仰睡運動,推動民眾教育,讓父母、祖父母、嬰兒褓母等照顧者均獲得相關訊息,醫護專業人員應在嬰兒出院前告知家屬這些資訊。
以上資料由
群英產後護理之家顧問醫師 許清泉醫師提供
照片取自美國http://www.nichd.nih.gov/sids/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th. Eunice Kennedy Shriver,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th & Human development
此篇文章同步刊登於BabyHome新知大耳朵專欄
http://beta.babyhome.com.tw/info/child/babycare/article/5581